地下室堵漏施工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是一个相对普遍的问题。目前,地下室施工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渗漏现象。裂缝是钢筋混凝土可接受的材料特性。问题是如何将危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地下室堵漏的实际经验,分析现场情况及渗水原因,提出防渗措施。
一、地下室漏水原因分析
地下室漏水一般以局部漏水的形式出现。地下室地质不同,功能不同,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不同,漏水的部位和形式也多种多样。渗漏部位:地下室的局部渗漏通常只占地下室总面积的很小一部分。大的有好几平米,小的只有碗口那么大。但是,对地下室的使用和耐久性非常不利的渗漏,大约有70%发生在底板上,或底板上深的坑,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底板的拐角处或坑(室内多见阴角),少数在地下室外墙中下部。根据大量地下室堵漏实践经验,下面根据不同结构方面分析地下室漏水的原因:
1.1 结构混凝土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的原因
(1)结构混凝土局部施工浇筑质量缺陷造成通道。这种情况多见于地下室堵漏,根据缺陷的发生状态,有以下几种情况: 混凝土结构不严密造成的通道。主要是浇筑时混凝土渗漏,振捣不牢固或施工过程中止,或未按施工缝与旧混凝土接触,使带状混凝土部分松动;模板板缝支撑不牢。缝隙漏浆造成的局部混凝土不密实;模板支撑普遍不牢固,上部浇注造成下模板变形导致混凝土开裂;地下室自防水混凝土的支铁件或预埋件没有严格执行防止漏水(无焊接止水环引起的预埋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裂缝);地下室周边结构施工缝处理不当,造成施工缝处有水道;当结构混凝土尺寸较大时,由于措施不当,水泥水化热会使混凝土温度波动过大,引起混凝土开裂。
(2) 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局部结构缺陷。例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底板裂缝或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受力变化引起的裂缝,这些裂缝形成水道。
(3)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结构变形增大,开裂。在一些梁板式地下室结构中,底板的混凝土承载力小于地下水饱和后增加的浮力,有时设计刚度不足导致底板向上拱起。当弓形变形达到一定值时,板坯会产生细小的径向裂纹,形成细小的透水通道。(4)地下室施工排水措施不当。地下水降水深度不足,在结构混凝土成型初期,地下水过早侵入结构混凝土,导致局部结构自防水失效。
1.2 柔性防水层局部破损原因
(1)防水层材料使用不当造成的。根据地下室漏水堵漏施工现场调查结果:这是造成地下室漏水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防水层选用的材料指标不符合要求;施工厚度不够(特别是防水涂料的喷涂施工);流程不当;非常大)且相互影响防水效果。当今防水材料市场上,各种等级、型号的防水卷材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即使是同一个商品名的材料,其质量也相差很大。
(2)柔性防水层的薄弱环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被切断,形成整体柔性防水层的破坏,造成水渗入防水层。地下室各向阳角线防水层易切割。地下室地面通常沿圆周有1~2条阳角线。防水能力比较差,这部分在结构沉降时容易被切割。
(3)柔性防水层因混凝土缺陷而穿孔破损。这是因为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出现较大裂缝,导致柔性防水层破坏;其次,当采用外反内粘法施工的底板混凝土出现较大的外空腔时,此时人们不知道也无法修复混凝土。防水层背面发生流失,在水压的作用下,有一小部分防水层被击穿。
1.3 地下室细部结构不当造成漏水
(1)设备安装需经过的地下室结构通道周围渗水。设备通过地下室结构安装时,制作预埋套管,预埋套管内装有止水环。套管与结构混凝土连接紧密,一般不会漏水,但防水层与套管细节处理不当,导致设备管道与套管之间出现漏水通道,主要是因为柔性防水层与套管不结合。合理,或设备管道与套管之间没有严密的透水通道。
(2)后浇带施工缝、沉降缝施工结构不当造成漏水。地下室后浇带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施工方法取决于地下室的大小、深度、平面形状、地下水压力和周围土质。该部分施工不当,可能会因结构造型不当、材料不一致而造成漏水。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
(3)地下室防水细部结构漏水在实际工程中占很大比重,但大多数工程漏水的原因并不是规范和图集中的结构图有误,但在实际工程中。出于多种原因(例如节约成本),新的防水施工实践尚未被采用。
二、地下室防水质量控制
2.1 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质量控制
(1)考虑设计方案的适用性、防水材料的耐久性和合理性、接缝处的细部处理。还必须考虑操作过程和技术的可行性、成品的保护以及管理和维护系统等因素。
(2)遵循“预防为主,与排水相结合”的原则:排水是防水的另一个方面。如果能迅速将雨水排走,就可以减轻防水层的负担,减少渗漏的发生。因此,有必要贯彻反排他结合的原则。
(3)防水应以预防为主,尽快排干水分,减轻防水层的负担。设计中必须明确排水坡度、落水管内径和大集水面积等要求。
(4)复合防水,强化保护:复合防水是将几种不同的防水材料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独立防水能力的特点,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防水层,实现优势互补,保证防水效果。一道防水工序。在设计复合防水方案时,应注意材料的化学结构和极性相似,溶解度参数相似。只有这样的材料组合才不会造成分离。在防水层上加一层保护层,可以保护柔性防水层免受紫外线和雨水的直接侵蚀,免受外界破坏,降低防水层的温度,减缓其老化过程,延长柔性防水层的使用寿命防水层。
2.2 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必须建立每道工序自检、交接检验和专职人员检验的“三检”制度,并建立完整的检验记录。未经施工(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防水队伍进行,主要施工人员应当持有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
(3)对于穿墙管道,必须采用套管、焊接止水环等方法进行重点处理。
(4)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技术、运行、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考虑,力求使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先进在技术上,措施上得力,操作上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5)在防水施工全过程中,监理单位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评价标准对防水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价,根据防水工程的特点对防水工程质量进行动态管理。不同的项目。防水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防水工程质量后的关键环节。
三、工程实践
3.1 项目概况
一栋楼有26层。地下室东西长75m,南北宽68m。大致呈正方形。地下室壁厚为400mm和450mm。均为双层双向),墙高7.28m(地下2层),周长约287m,沿墙周有两条800mm宽的后浇带,将墙分成两段,长度分别为117.5m和169.5m。
3.2 防裂防渗技术措施
(1)增设后浇带降低结构纵向收缩应力在原设计2条后浇带的基础上,墙体增设7条600mm宽的后浇施工缝。混凝土墙浇筑45天后,使用C45掺5%低碱UEA。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将287m长的墙体分成10段,每段平均2535m,混凝土硬化后的收缩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拉应力。
(2)提高预拌混凝土质量外墙混凝土掺入5%FS微膨胀剂,严格控制预拌混凝土质量。使用细度模数2.5-2.8、含泥量小于2%的筛分中粗砂;使用含泥量小于1%的洗净筛分连续粒度石料。混凝土的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30~150mm,并加入适当的JM-II(2%)缓凝剂,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
(3)加强混凝土浇筑和捣固过程控制,控制浇筑厚度:由于墙体分为10段,每段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水平)浇筑方案,严格控制每层浇筑厚度控制
3.3 工程效果及总结
该项目地下室竣工后,一年内经多次检测,围墙竖向裂缝得到控制,未发生渗漏。
结语
总之,地下室渗漏的原因有很多:结构设计、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管理水平等都是影响地下室防水效果的因素。本文结合地下室堵漏施工的经验,着重探讨地下室防水工程产品形成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为***质量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于质量控制研究的防水工程管理。